十四年的守護 從死神手中搶回妻子
14年前,妻子周愛會因摔倒突發(fā)腦出血,被緊急送往醫(yī)院。情況危急,周愛會不得不接受開顱手術。
但術后第八天,仍然高燒不退、意識不清。醫(yī)生告訴李棟,顱內感染必須立刻進行第二次手術。當時,李棟和兩個女兒面臨著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。
李棟的二女兒 李巧萍:當時醫(yī)生說瞳孔放大了,要趕緊做手術,讓我簽字。
李棟的大女兒 李麗萍:那會我覺得,可能我媽希望不大了。
李棟:按當時醫(yī)生的語氣是側重于放棄。因為當時相當危險,如果搶救,效果最好也是植物人。
在決定妻子生死的關頭,李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。
李棟:當時這個主意也不好拿。如果放棄,畢竟當時已經一起生活30多年了。
14年前開顱手術的費用,對于普通的農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(shù)字。
李棟:我本身是個農民,經濟條件有限。但不管咋說,哪怕傾家蕩產,能搶救回來盡量把人搶救回來。
那一年,周愛會接連做了四次開顱手術。等到她情況穩(wěn)定回家休養(yǎng),李棟開始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她。一天二十四小時,他幾乎沒離開過她的身邊。
李棟:她連著躺了三年。那三年里,她自己嘴一點也張不開,拿小小的不銹鋼勺子喂水,都喂不進嘴里。
李棟的大女兒 李麗萍:我們姐妹三個都有工作,大部分時間都是我爸在照顧,幾乎24小時不離身,我爸有時候晚上都不睡覺。
李棟買了一輛面包車,并向相關部門提交了改裝申請——他要在車里安裝一張固定的床,才能穩(wěn)妥地送老伴去醫(yī)院做康復。那幾年,李棟開車拉著老伴輾轉于各個醫(yī)院之間,在日復一日的陪伴中,他學習到很多康復知識。
李棟:人躺時間長了,要慢慢起來活動的話,首先要練習站立。醫(yī)院用站床,一個可能要兩萬多塊錢,買不起,我就自己做了一個站床。
除了站床訓練,李棟還在床頂安裝了一個拉環(huán),幫助周愛會鍛煉手臂力量。一年之后,周愛會的雙腿逐漸恢復了知覺,身體也一天天好轉,甚至能夠借助助行器行走。
盡管如此,周愛會仍需要全天候看護,生活無法自理。一本本翔實的用藥記錄,無聲地見證著李棟對老伴14年來無微不至的照顧。
李棟:我本身是個農民,受經濟條件限制,給不了她好的生活。但是我可以通過辛勤努力,讓她有一個好的心情。
8年前,李棟開始了一項調整老伴心情的計劃:每年都帶著老伴自駕出行。
他們的車開過云南的山,駛過新疆的戈壁,也??窟^甘肅的沙漠。李棟陪著周愛會,兩人共同見證了無數(shù)絕美的風景。